首页

虐待马眼的小说

时间:2025-05-30 06:05:38 作者:“中德(欧)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在江苏扬州揭牌 浏览量:55056

  中新社香港9月30日电 题:汪明荃已过“万水千山”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曾平

  霜露荏苒,日月如捐,一晃间,近一甲子过去了。汪明荃有些后知后觉,原来她的演艺生涯已到了总结累累硕果的时刻,无论是早前获第18届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高荣誉大奖——“终身成就奖”,还是时隔近30年重回香港体育馆(俗称“红馆”)举办演唱会。这么一回头,汪明荃顿生轻舟已过万重山般之感,畅快,也有那么几丝怅然。

图为汪明荃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我想终于轮到我了!”汪明荃一袭蓝绿相间的长裙,妆容并不明艳,在漫长岁月里沉淀出的优雅与万般风情却从那一颦一笑间满溢而出,她在中新社记者重提“终身成就奖”时笑道,“回顾我过去几十年的工作,的确是做了不少,也是尽了很大努力,所以我觉得很高兴”。

  实至名归,当年一首《万水千山总是情》被传唱至大江南北,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背景音,汪明荃便是这样走进了观众视野,但她并未止步于做一个当红歌手、演员,更心系粤剧传承,20世纪80年代与罗家英合组福陞粤剧团,并曾担任八和会馆主席,不遗余力地推动粤剧薪火相传。

  经年努力,如今初见成效。戏曲中心拔地而起,承接住庞大的粤剧演出量。“每年演出的量很大,差不多每年1200场至1400场。”不过,这也令本就人才凋零的行业愈显捉襟见肘,纵使有特区政府多项资助计划助力,但粤剧入行的高门槛仍令台前幕后人手均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戏曲不是这么容易唱的,尤其是粤剧,要押韵,你的音和音乐的音、字的音,唱出来合不合适,也很讲究。”

  汪明荃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正如她年轻时前辈带着她入行一般,毫无保留地教导下一代,令演艺生态、粤剧传承生生不息,则是落在她肩头的重任。

  人人都说,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演艺圈无法跨越的光辉岁月,从那个年代走来的汪明荃,亦坦言人才辈出的娱乐产业的确在那时借助腾飞的经济一举冲上巅峰。“不同风格的歌手很多,经济环境很好,机会也多,很多歌手都会到马来西亚、欧洲、美国等地登台。我们的电视剧也非常受欢迎。”她从中看到香港娱乐产业的盛衰与时代变迁的关联和局限,透过这些规律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何当内地市场逐渐开放,反而将香港演艺界推向了边缘。

  “内地市场虽大,但不是那么容易发展,因为内地本身有很多优秀歌手。想要融入其中,首先就得学习国语歌,这对有些歌手来说比较难。”在汪明荃看来,或许粤港澳大湾区是个机会,区内各城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让香港艺人更容易地走出去。

  敬业、专业、真诚,这些老一辈演艺人所具备的美好特质,都能在汪明荃身上找到。她始终相信,无论舞台在何方,市场大或小,成功从无捷径,踏踏实实地工作才是一个艺人的本分。

图为汪明荃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的这日,汪明荃宣告了即将在红馆开唱的消息。她对着镜子专注地补好口红,在化妆间弥漫的朦胧灯光中,她似乎看到了时间,也看见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抹丽影。那年她在一众亲朋好友的捧场下初登红馆,在一首接一首歌曲间,她特意穿上古装,演了一段水袖,度过了一个此生难忘的生日。

  倘若能与那丽影擦肩,汪明荃想叮嘱她,这是你喜爱的工作,把它当作终身职业,尽力去做好它吧。(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日本民众集会要求返还从中国掠夺的文物

黄润秋表示,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等手段,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可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环境标准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倒逼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开发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制这样一些政策工具,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从而助力高水平保护。

中新健康|元宵、汤圆怎么吃才健康 听专家细说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观念,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宇宙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一跨越时间的智慧,正为当今世界带来有益启示,鼓励人们积极推动全球生态和谐及数字技术的人性化发展。

一见·为基层减负,总书记考察探落实

大会强调,就本决议而言,“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是指非军事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尊重、保护和增进人权和基本自由”。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20年之际再访后陈——一村之计 一国之策

被问及如何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阴和俊指出科技部重点从大胆使用、加强培养、做好服务保障三方面予以推进。他举例说,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4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承担,1100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牵头负责。

广东热煲“啫啫”驱寒意 奏响味蕾乐章

广州4月22日电 (记者 王坚)据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22日消息,北江干流石角站于当日9时出现181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相应水位11.26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